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疱疹性咽峡炎小贴士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临床症状:

发热,惊厥,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等。

危害:

疱疹性咽峡炎少数患者会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者患者进展快,易危及生命。

检查:

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咽部疱液组织培养、血清抗体检查、病毒培养、血凝抑制试验。

诊断:

血清病原学检查可明确本病的诊断。

饮食建议:

宜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

治疗原则:

主要是对症治疗,酌情采用抗病毒治疗等。

治愈性:

自限性疾病,病程4~6,重者可2周。

重要提醒: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病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本病常于夏秋季节流行,多半发生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病原体是柯萨奇A型病毒,可包括柯萨奇A2、A3、A5、A6、A8及A10,可能经饮食或呼吸道而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或由蝇类传播给人。

流行病学:

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以1~7岁多发。

传播途径:

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5295460_232046738114_2.jpg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其他症状: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诊断依据:

在疾病流行期间,根据典型症状和特征性咽峡部损害即作出诊断。取咽部疱液或粪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治疗 :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预后情况:

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

日常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2.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

3.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饮食调理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