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浅谈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2日]
浅谈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以中班数学区材料投放为例
好动是幼儿最显著的年龄特征。而游戏能极大地满足幼儿好动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新《纲要》中所指:“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中,区域游戏以其具有自由、灵活、多元化、便于实施个别化教育、隐教育于游戏中等诸多优势,被教师们所接受,并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从而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游戏活动。
区域游戏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给予个别指导。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让自己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探究中体验着成功和快乐;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同伴、老师交流,自信心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在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的多重互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区域游戏已然成为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型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区域游戏的材料作为区域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知识的媒介,也是区域游戏中师幼互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的发展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而是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想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就需要教师在材料调整中有一定的教育策略。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年龄段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采用层次性策略,努力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程度上的发展需求。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下面就以我班数学区材料投放为例,小议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原则。
一、纵向层次性策略。
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应体现年龄梯度,照顾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当然,根据幼儿的年龄所预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活动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1.同一区域不同内容上。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兴趣需要,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内容时应把幼儿的发展目标蕴含其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投放材料,使区域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与幼儿的发展目标相对应。因此,教师应思考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并把分阶段发展目标体现在各年龄班区域活动中,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例如:同为数学区,我们在小班、中班等各年龄段投放的材料就有明显的差异。在小班时,我们会投放一些根据数量套戒指、夹夹子的材料,让小班孩子在简单的操作中学习数与量的对应,同时顺应小班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在套戒指和夹夹子的时候,锻炼幼儿的小肌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而到了中班,我们会投放一些诸如拼蛋、拼蝴蝶、钓鱼等材料,不仅在数字上有所增加,难度上也会有所提高。
2.同一内容不同难度。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在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动作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应注意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脱离幼儿的原有水平,也不能缺乏挑战性。即使是同一活动内容,教师也应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例如:同样为数学区的排序的内容,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对排序的要求以及幼儿动作精细程度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差异,提供了蕴含不同目标、具有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小班下学期,我们在数学区为幼儿提供了“穿项链”材料,即提供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珠子以及穿好两组范例的项链线绳,幼儿根据提供的排序规律进行穿项链,提供的规律均为一组,例如按照珠子大小或者按照珠子颜色,同时所提供的珠子也是有要求的,要能够满足小班幼儿动作精细程度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样是排序这一内容,到了中班上学期我们也有“穿项链”,不过不是根据一组规律了,幼儿要根据颜色以及大小两种规律进行排序,提高了难度。同样作为排序还有很多材料,比如墙面操作夹夹子、“晒衣服”、“挂旗子”、排序卡排序等等。
二、横向层次性策略。
材料投放的纵向层次性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差异与发展需要,然而在同一年龄段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着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会使有的幼儿“吃不了”,有的幼儿“吃不饱”。因此,教师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横向层次性,在同一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要求的材料,既满足一般水平幼儿的发展要求,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使他们都能在区域游戏中探索与自己能力兴趣相适应的材料。这样,缺乏自信的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较快的幼儿也能不断看到前进的方向。
在游戏中,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游戏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情况及兴趣倾向,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使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体现同一年龄段幼儿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1.删减。
如果一种材料的操作要求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或是幼儿对这种材料已失去兴趣,教师就应考虑删减一部分材料,让幼儿保持新鲜感,面对新的挑战。
例如,在我们中班数学区图形拼搭材料,最先我们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以及一个贴有各种图形拼好的作品,如房子、花朵、机器人等,幼儿可以根据提供的范例进行拼搭图形,进过一段时间的游戏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已经掌握了很多图形拼搭方法,这些范例对幼儿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甚至是对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束缚,于是,我们果断地删减掉拼图范例,幼儿又重拾游戏的兴趣,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的作品。
2.添加。
当原有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但材料本身尚有开发、利用的空间时,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添加新材料,提高操作要求,使原有材料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重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例如:中班数与量的对应的材料“拼蝴蝶”。首先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些分成两半的不同颜色的蝴蝶,蝴蝶的一边标有数字,另一边则标有相应的点点,每一种数字就对应一种颜色,比如绿色就对应数字3,幼儿在众多半边的蝴蝶中根据颜色和数字的提示找到另一半,并拼成一只完整的蝴蝶即可。(第一层次)经过一段时间游戏观察,这样的材料难度对很多幼儿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于是我们增加一些蝴蝶,但是这些蝴蝶跟前面的不一样了,比如同样是绿色的3,蝴蝶的一边可能是数字3并且有两个点点,而另一边则是一个点点,这样我们找到之后将其拼成一只完整的蝴蝶,它的身上其实也正好是3个点点,这样就增加了难度。(第二层次)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部分幼儿对这样的拼蝴蝶也基本掌握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了,于是,我们又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蝴蝶,同样是将点点分开,但是蝴蝶剪开的弧度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3,也许你找到了一边是数字3以及两个点点,另一边是一个点点的,但是这两个半边的蝴蝶剪开的弧度不一样,同样是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蝴蝶,这样我们的弧度成了一个干扰,难度又提高了。(第三层次)
一组拼蝴蝶材料在经过多次添加之后,逐渐体现出材料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重新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
3.组合。
当幼儿对一组材料非常熟悉而失去兴趣时,如果把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幼儿就有可能创造新的游戏情景,出现新的活动内容。
例如:中班数学区“穿项链”活动中,最先我们给幼儿提供的穿项链是根据所给的两组两种规律排序,一段时间游戏后,幼儿失去了原来的兴趣,观察到这一现象,我们就将按数取物与穿项链的排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穿手镯,在软铁丝上穿有提供的规律珠子,还有一个用泡沫剪成的心形的小装饰,上面标有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以及所提供的规律穿出手镯,完成后可将细铁丝两端和在一起,做成一个手镯带在手上。这样幼儿又开始喜欢在数学区玩“穿手镯”游戏了。
区域游戏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保证区域活动深入的开展,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追随幼儿活动的过程,对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调整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及内容,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才可以满足和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兴趣。
实施层次性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幼儿。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材料投放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此对材料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游戏材料的重要作用。